在南高——三中的日子里

录入:admin 来源: 作者: 浏览:

上世纪五十年代,当年的中学,每年的春秋两季都分别招生。我们五个,都是1953年秋季考入南宁高中、1956年秋季南宁高中改名南宁三中后毕业的。新生这个年级11个班,凌成功分在高28班,谢正暄分在高31班,蓝直荣、陈运源分在高33班,李崇佩分在高38班。我们经历了南高——迁校——改名——三中的全过程。在经文街和埌边村的校园里,沐浴春风,历时三载,有不少值得回忆的事情。往事如昨,记述如下。

   

我们入学时南高的地址是经文街1号,学校大门在经文街,即现在的市一医院东侧门的斜对面,现南宁二中的西门。

一进大门,左边便是一幢两层的教学楼,我们班的教室是在这座楼里的楼下,楼上是图书馆;右边是学生宿舍楼,也是两层,我们班的宿舍是在这座楼的楼下。

学校的楼房最高的也就两层,木楼板、木楼梯,不知道是哪个年代建的,楼板、楼梯都已磨损不堪,并且发出老房子常有的一股霉味。

学校大操场的旁边,有一座大房子,我们都叫它“大礼堂”,是召开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大会的地方,也是我们学生吃饭的地方。

当年的学生大部分家庭经济都很困难,就我(蓝直荣)来说,如果没有人民政府的助学金,我连高中一个学期都上不了。伙食费是用助学金交的,衣服是从家里带来的我妈妈自己种棉、纺纱、织布、染蓝的“四季装”,春夏秋冬,都是这套衣服,只是到了冷天,再加一件单衣而已。鞋呢,常年都穿妈妈自己做的布鞋,晴天穿布鞋,下雨天打赤脚。如果是冬天又下雨,就腋下夹一双布鞋,穿木屐去上课,到了教室才穿上布鞋。

每个月的伙食费多少钱我记不得了,只记得每餐在饭厅里放几箩筐的饭,每到下课,同学们便拿着早已放在课桌里的碗筷,以百米短跑的速度冲进饭厅,争先恐后地舀起来。有些女同学力气小,抢不到饭,往往因而饿了肚子而哭了起来。鉴于此,学校作了改进,改为每桌一小木桶饭,再后来,改为每人一盅蒸饭。菜呢,每人一小碟,3分钱一碟,后来加到5分。每碟是十几条青菜,面上有两三颗拇指大的猪肉。所以高36班的黄钢生同学曾经写了一首诗形容我们吃饭的情景:“同学们用天平一样的双手,老鹰一样的眼睛来衡量、审视每个菜碟……”。

尽管大家的生活条件很差,但是南高的老师尽职敬业,学生勤奋努力,每次全市中学生会考,南高总得第一名。南宁市的中学生各类体育代表队,主力也是南高的学生。

   

1954年,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大力发展,国家需要培养大量人才。广西省、南宁市人民政府都分别下了文件,文件认为,南宁高中所在地经文街1号已经满足不了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政府便下令南宁高中整体迁往青山脚下的埌边村,经文街原址成立一所新建完全中学(见《南宁市人民政府文教局通知〈54〉秘文字174号》文件,可到南宁市档案馆、南宁三中档案室查阅)。

这一年春节后开学不久,在图书馆楼下,我们的教室旁边,竖了一块长木板,上面写着:“南宁二中筹备处”,楼里有一个房间,门口也贴有一张纸,写着“南宁二中筹备处”字样。许多人进进出出这个房间,全是生人,我们一个也不认识。

作为学生,我们想,南宁市已经有了南宁一中,在云亭街,可能是要成立南宁二中的吧。但是这和南宁高中有什么关系,我们也没多想,也轮不到我们想。大概是怕影响学生情绪的缘故,所以迁校的任何消息我们一概不知,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如常进行。

实际的情况是,从1953年秋季到1954年秋季,省、市政府已经为南宁高中在埌边建了新的校舍。

在埌边新址的校舍已初具规模之后,学校便开始搬家。但是搬家的进度显然达不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当年兼任南高校长的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部长粟稔,便在全校师生员工大会上作动员报告,他说:“我们南宁高中必须迅速搬往埌边新址,让新办中学南宁二中能按时开学。”

迁校实施工作的总指挥是副校长罗克林(迁校后,罗校长调任广西医学院教务长),雷季兴、徐镇璇、黄才秀等老师担任现场指导。要住新家了,全校师生兴高采烈,情绪高昂,热气腾腾,歌声起伏。每天,南宁高中的搬家队伍从经文街出发,沿着南环路、七星路、旧飞机场旁边(现在的星湖路),上泥泞的南湖土堤(现在的湖中拱桥及桥两头的堤路),再上埌边陡坡才到新的校址。学校的图书档案、教学仪器、体育器材、办公用具和学生用的课桌椅子、床架床板,大礼堂四座长椅,等等,全是我们用肩膀扛、用板车拉过去的;大家手胼足胝,熙来攘往,一幅蚂蚁搬家的热闹景象。那时候,七星路是砂石铺的,旧飞机场旁边的小路是煤渣铺的,而来往奔波于这些道路上的,是我们许多来自农村、打赤脚的南高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校长粟稔根据上级的指示,考虑到新建的南宁二中白手起家,经济困难,教学设备不全,要南宁高中留下重复的图书、部分仪器和课桌椅,支援南宁二中。当年,支援南宁二中的除了南高之外,还有南师、一中、幼师、南初等学校。除了教学用具之外,粟稔校长还根据上级的指示,拨了6个初中班支援南宁二中(注: 1962年,南宁二中调拨两个班给南宁四中,他们的班主任是吴肯老师,南高校友丁真光、王坚曾经采访了吴肯老师。)。

南高完完整整地搬去埌边之后,校名仍是南宁高中。每逢市里开中学生运动会,南高代表队便和一中、二中、南师、幼师、南初等学校的代表队在绿茵场上各显身手,竞相角逐。

    

南高迁往埌边的第一个学期,由于埌边新校舍的教室未能全部竣工,所以,我们这个年级的高32333738四个班暂留原校址的校舍上课,在南宁二中借读。蓝直荣、陈运源、李崇佩,都是当年留下“暂住”的学生。南宁二中是新建学校,首任校长是罗平,广东人,一口的省腔(粤语),一位演说很有煽动力的师长,老师学生们很喜欢听他的报告;首任党支部书记是张琼珍,张老师经常对他的学生说:“上级把我调来二中之前就对我说了,南宁二中是一间新办的学校,白手起家,条件差,生活、工作会很艰苦,你要有思想准备;我回答他们,服从组织安排,努力工作,决不辜负组织对我的期望。”南宁二中的教学班次从初1班、初2班、高1班、高2班排起。因为我们是“借读”的学生,所以仍然保留原来的(南宁高中)高32333738班。我们留在经文街期间,南高专门有一个行政、教学班子对我们进行管理教育,负责人是李琼枝老师(李老师后来调去南宁五中任教导主任),半年之后,我们又回到了埌边。

因为我们是 “借读”,所以那个学期的注册、上课时间要和南宁二中同步。

本来这个学期是要在8月底报到、注册,九月一号上课的,但在开学的前十天,南宁二中贴出了一张通告,通告文曰:

广西省南宁第二中学通告

我校(即新办中学)因需继续筹备,改定于九月二日至四日为学生报到及注册日期,九月八日上课。希各生依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为要。

(校址在经文街第一号即南宁高中旧址)                      

(见1954821日《广西日报》。可到广西图书馆查阅)

所以,这个学期差不多到了9月中旬才得以开学,往后拖延了将近十天。

师生情谊 

还在经文街的时候,有一次上体育课,做鞍马运动的动作,有一位姓马的同学不小心手臂骨折。在场的老师同学马上找来一架木板车,七手八脚地把他扶上了车,火速拉到工人医院的共和路门诊部。当时正好遇上广西公安厅安排玉林云香精的发明人陈某坐堂试验云香精的药效。马同学本来痛得呲牙裂嘴,给人一碰就要喊叫起来。但是陈某给他搽了药,再给骨折的地方复位,马同学就说不痛了。上了药,包扎妥当之后才回学校。不久,这位同学的伤就好了。

那个时候学生的床铺都是两层的木头架床,加上贫困的同学较多,我们的被子蚊帐和衣服根本不可能及时换洗,所以,搬到埌边之后不久,在学生的架床上普遍发现臭虫,弄得我们睡觉不得安稳,还可能传染疾病。这引起了学校领导的注意。后来,学校通知统一时间,把学生宿舍里的架床统统搬到宿舍前面的空地上进行消毒。女生宿舍在二楼,女同学搬不动学生的架床,男同学就上去帮她们搬。学校饭堂负责供应开水,各个班的班主任、学校卫生室的医生负责指导,用开水来烫架床的缝缝隙隙,全校总动员打了一场剿灭臭虫的“人民战争”。

有一次,老师组织高31班的学生去邕江游泳。经过老师试水之后,同学们脱掉外衣、长裤,也扑通扑通地下水了。一位姓黄的同学赤着上身,穿着长裤下去,引来同学们疑惑的眼光。游在他身边的谢正暄问他:“……你,怎么穿长裤?”这位黄姓的同学半天才吞吞吐吐小声地说:“……我,我,没有内裤。”这件事被班上的团支部知道了,团支部书记杨英鹈便向班主任邓焕莘老师汇报。随后,老师便悄悄地在班上作工作,发动班上的同学捐款。虽然大家也都困难,但是,同学们相濡以沫,一个人一毛、两毛,三毛、五毛,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爱心。后来毕业那年,还没有参加高考,这位同学就被国家的一个重要部门选上,参加工作去了。

  

19552月,学校得到通知:南宁市的教育系统,要学习苏联,全市的中学校要按数序统一排名,南宁高中要改名南宁三中。这就炸了锅了,南高改名,对我们思想上是一个很大的冲击。考南高,在当时是要经过全省统考的,南宁高中是广西首府的最高学府,现在要排名也要给我们排“一中”呀,怎么排到“三中”去了呢?不久,学校通知要把“南宁高中”的襟章收上去,换上“南宁三中”的襟章。可是我们不愿交南高襟章,也不愿戴三中襟章。理由是三中襟章的颜色是天蓝色,不好看。其实,我们是嫌“南宁三中”这个名字不好听,远不如戴上“南宁高中”的襟章,走在南宁市的大街上来得神气!

粟稔部长已经不再兼任南高校长,接任的是方宏誉校长。方校长,高高的个子,人偏瘦而非常精神;他的讲话简练、深刻、幽默、有感染力,老师学生都很喜欢听他的报告。方校长在全校师生大会上给我们作思想工作,他说:“学校办得好不好,和校名是没有关系的。家里几个崽,老大种出来的玉米,个子就一定比老二、老三的玉米大吗?不见得吧?”“人民解放军有一野、二野、三野、四野,都能打仗、会打仗。四野从东北打到海南,这个老四也能打仗呀!”“我们的教育,要向苏联老大哥学习,把中学校全部按数序统一编排。现在南宁市已经有了一中、二中,我们只能排到后面去啦,总不能叫一中、二中改名吧?”他又说:“你们说襟章的颜色不好看,我见就好看。海水是天蓝色的,你们把南宁三中的襟章往胸前一戴,三中学生的胸襟象大海一样,多么值得自豪呀!”说得我们都笑了。

后来方宏誉校长调任南宁市任教育局长,接任的是莫自煜校长(莫校长后来也调任南宁市教育局局长)。两任校长,都不断地做南高师生的“转弯”的思想工作,可见我们对于南高改名的抵触情绪有多大。

1955年南高改名,到1985年的三十年间,上级主管部门、各机关、学校,社会各阶层,无一例外地公认南宁高中是南宁三中的前身,从来没有谁提出异议,包括南宁二中。

 

南宁高中更改校名启事

我校奉命更改校名为“广西省南宁第三中学”,自本年二月七日起启用新校印,即日起制就蓝底红字文曰“广西南宁第三中学”布质襟章给学生佩用,同日将学生佩用的黄底红字文曰“南宁高中”布质襟章作废。           

(见1955212日《广西日报》。可到广西图书馆查阅)

 

 “南  高”情结 

从乌龙寺讲堂到南宁高中,再到南宁三中,历史悠长。沧海桑田,在漫长的岁月中,南宁高中曾经在广西的隆安县、天等县和南宁市的水塔脚(今民生路头水塔旁的南宁市邮局处)、中山公园(现广西军区处)、镇北桥(现南宁五中处)等地方落脚。但是,不管南高曾经在哪里“住”过,她都为国家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他们之中,有原全国人大委员会副委员长甘苦,中国人民解放军莫文骅中将,中国工程院院士、经济学家李京文,纽约石油总公司总裁蒙培,火箭、航天技术专家廖少英,原子能核能专家曾文星,高能物理、对撞器专家博士生导师罗应雄教授,哈佛大学林映晞工作室主任林映晞博士,普林斯顿大学马晓娟博士,等等等等。(注:以上校友的学生档案均存于南宁三中档案室)

        历年高考,南宁三中都取得可喜的成绩。2011——2014,四年之中,有三年夺得广西理科状元;201220132014连续三年包揽英语学科广西状元;2014年文、理总分的前20名,南宁三中占了10名,广西第一;今年三中有20个班、1065人报考,理科一本率76.3%,全校总一本率71.6%,有两个班全部考生一个不拉地上了一本!

 

岁月流逝,但抹不掉我们对母校的思忆。不管我们是哪个年代毕业的学生,都“常回校看看”,从全国全世界各地,直奔埌边而来。更何况,我们这一代参加过埌边新校园建设的学生,曾经在埌边校园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无论我们现在身处何方,我们就是一路闻着自己的汗味,也能回到母校的身边!

 

————————————————————————————————————————————

蓝直荣     (通讯处:南宁日报社    电话:5514606  

谢正暄    (通讯处:南宁市科委    电话:13788113166

凌成功     (通讯处:广西大学   电话:13807812076

陈运源     (通讯处:南宁市检察院   电话:5872781

李崇佩     (通讯处:广西人事厅    电话:5700555

 

 

                                                                                      (南高——三中校友会供稿)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