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积水潭医院吴全大夫在南极当队医(一)

录入: 来源: 作者: 浏览:

积水潭医院吴全大夫在南极当队医(一)

/吴全编辑/靳晓方 梁学亚 照片提供/吴全

 

    吴全,南宁三中1995届校友,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2006年考上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博士,后留北京积水潭医院工作,经导师推荐和层层选拔,光荣地成为南极科考队的随队医生。

 

(以下内容转自北京积水潭医院网站)

【编者按】我院普通外科大夫吴全。20101111日从深圳盐田港乘雪龙船出发穿越南中国海,途经菲律宾、印尼群岛,进入印度洋,在澳大利亚Fremantle短暂停靠补给后,于1126日进入西风带区,122号左右成功穿越西风带进入冰区,5号靠近站区,之后雪龙船无法破冰,由直升飞机空运上站。于1211日,到达南极中山站区,目前站上医疗工作进入正轨。吴全代表积水潭医院参加南极科考活动,这是我们医院的光荣!是党和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希望他不辱使命,平安归来。我们宣教中心将做连续报道。

我在南极中山站当队医

    20101111日上午11时,肩负着党和祖国人民交付的神圣使命,满载着父老乡亲的深情厚望,象征着团结与奋进、求实与创新的南极精神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号拉响了出征的汽笛,缓缓的驶出深圳盐田港。这一刻,中国第2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启航开赴南极中山站区执行为期17个月科学考察任务。

    作为医院里一名普通的外科医生,在院领导田伟院长、辛有清书记、贺良副院长关心关怀下,在院办任轶主任、黄鸣老师、人事处杨玲玲老师不厌其烦的热心帮助下,在普通外科赵景明主任不遗余力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我有幸随队出征担任中山站队医,负责度夏与越冬期间科考、后勤保障人员的医疗卫生工作。由于工作环境特殊,在那方天地里我领略着南半球清爽的盛夏,也体验了南极科考工作的艰辛和孤寂,借此机会我想把此行的所见所闻和目前工作情况向医院领导和同事们作简短汇报。

    此次医疗任务历时将近500余天,工作地点南极中山站是我国于1989年在南极洲大陆建成的第二个科学考察站,相对于我国早期建成的科学考察站长城站而言,国际上根据南温带和南寒带界限划分,只有南纬66°34"以南的地区才属于南极圈,中山站由于位于南纬69°22'24",东经76°22'40",在东南极大陆伊丽莎白公主地拉斯曼丘陵上,紧临南极内陆冰架,是真正意义上的南极科学考察站,而且中山站区的气象气候特点与南极内陆相似,常年低温寒冷干燥,中山站年平均气温零下10℃左右,极端最低温度达零下36.4℃,常吹东南偏东风,8级以上大风天数达174天,极大风速为43.6/秒,有极昼和极夜现象,自然环境恶劣,中山站的这些特点是长城站所不具备的。

    按照国家计划,科考工作分两个阶段完成:度夏科考期,每年的12月中旬至次年的2月下旬,越冬科考期,次年的3月至10月,执行本次中山站科考任务的队员共一百余名,涉及领域包括气象气候、地质、地磁、高空物理、海洋生物几个大类,另有接近20余名的基础工程施工人员,其中度夏队员和施工人员将于次年2月下旬在南大洋冰冻之前随雪龙船回国,剩余17名越冬队员将代表祖国驻守在冰封的南极大陆,继续开展科研工作以及维持站区的正常运转。

    作为唯一的队医,在将近500余天的日子里,这百来号人即是医疗工作需要面对的群体。根据以往经验,医疗工作量不是太大,平均每日接待2-3例的外伤,偶有一些清创缝合手术。中山站区创下的重大外科手术记录是一名基建施工队员因为作业时车辆碰撞,发生闭合性腹部损伤、创伤性休克,在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大夫共同配合下,急诊施行了剖腹探查、肠穿孔修补手术,另有一例为急诊阑尾切除术,除此以外,常见需要处理的情况还包括关节和软组织扭伤挫伤、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尿路感染、皮肤皲裂等,心脑血管疾病则很少遇见。每年的3月份后,站区的冬季逐渐来临,面对漫长的极夜期,考察队员会产生一系列心理行为的异常改变和甲状腺激素含量的变化,这些变化在国际上被称为南极T3综合症,导致越冬队员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增加,人与人之间原本一些微小的矛盾和摩擦容易被放大,所以,队医在越冬期间不仅要医治队员身体上的疾患,还要担当心理辅导员角色疏导队员心理压力。

    我们医院是一所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一流医院,此次能代表积水潭医院承担国家级的卫生医疗任务,对我个人而言是至高无上的荣幸,是医院、科室领导对我的信任,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的挑战。我一定时刻牢记祖国荣誉、单位荣誉,尽职尽责,争取发挥自身的医疗技能圆满完成任务,为医院和科室争光。

    2010 年即将过去,新年的脚步正悄然而至,在辞旧迎新之际,我衷心祝愿各位同仁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从深圳出发


从深圳出发


发电栋


站区


站区附近的海豹


站区码头海冰上


中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