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晚报:南宁三中115岁啦!

录入: 来源: 作者: 浏览:

本报讯(记者赵金玲实习生黄瑜)一张张笑脸,一声声祝福……昨日是南宁三中115周年校庆,5000多名校友从四面八方回家看看,为母校庆生,他们中有白发苍苍的学长,也有意气风发的90后。
     
昨日上午,南宁三中115周年校庆在学校逸夫体育馆举行。从上午8时起,各个年龄层的南宁三中校友就拥入了校园,签到台前排起10多米的长队,无论是皱纹满面的老校友,还是稚气未脱的在校学生,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不同年代的校友们纷纷在校园内合影留念。不少已过花甲之年的校友,见到昔日同窗好友时不禁感叹,重走青春路,看到很多熟悉的建筑,倍感亲切
     
今年76岁的何华珍是三中1955年的毕业生,昨天一大早就赶到学校。今天也是我的生日,与母校同喜。何华珍说,看看母校,和老同学相聚,是最开心的事,今年的生日过得很有意义。
     
何华珍祖孙三代都曾就读于三中。她的爱人吴超群、女儿吴茜临和儿子吴文临,以及孙子杜树云都是三中校友。所以,一家人对三中感情很深。母校庆生,何华珍和爱人作为家里的代表来参加。
     
南宁三中高二学生曾盛梓为能参加115周年校庆感到很高兴。她说,能在毕业前参加校庆活动非常荣幸,希望母校延续优良的教学传统,越办越好。
     
跨越三个世纪风雨的南宁三中,始建于1897年的南宁乌龙寺讲堂。百年沧桑钟灵秀,万千桃李竞芳菲。南宁三中培养英才无数:教育家雷沛鸿、革命英烈朱锡昂、文艺评论家舒芜、政治家甘苦、将军莫文骅、工程院院士李京文……江山辈有人才出。曾就读三中刚大学毕业的苏珑嘉,一参加工作就取得佳绩,他成为了《第269春天》纪录片的编导,此片获得了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原创短篇纪录片单元入围奖,同时获得高教营最佳影奖。
    
     
那些三中人——

      
院士李京文

     
许多校友当天赶回来,只为表达对母校南宁三中的感恩……其中有重量级的院士校友,他就是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首任所长———李京文。虽然年近八旬且有腿疾缠身,但李京文坚持回来为母校庆生。
     
台上年轻的在校学生青春活力四射,跳起街舞、玩起双节棍……台下年迈的老校友边看边鼓掌,思绪不时飘回那激情飞扬的学生年代。
     
还记得,当年我们自排自演了剧幕《阴谋与爱情》,虽然演出的礼堂简陋,但我们还是很兴奋!李京文回忆起高中往事犹如昨日重现,娓娓道来。他清晰地记得,那时是上世纪40年代,当时他对文学很感兴趣,于是参加南菁社和新心社,主要是出墙报和壁报,传播进步思想。
      2001
年,李京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中国迄今唯一拥有这一头衔的经济学家,现在已经培养了100多名博士。
     
李京文说,母校三中是培养他成长的重要地方,不仅教给了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他如何做人。他非常感谢母校,而且也非常想念母校,就算再忙也要回来看看。  

     
核动力专家封佩琳

     
三中校友封佩琳于1955年(当时的南宁高中)从母校毕业,后来考上了留苏预备部进入莫斯科动力学院,主攻自动化专业,学成回国后投身于核工业建设。是我国控制仪表方面的专家,是国家核工业第二研究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如今退休后,封佩琳的生活很充实,虽已77岁了,仍坚持冬泳、爬山、去合唱团唱歌。
     
说到母校南宁三中和学生时代的生活,总有说不完的话。封佩琳说,离开母校50多年了,但当年在母校生活的情景,她仍记忆犹新,就像昨天刚发生过一样,历历在目。
      
她回忆说,19503月南高、女师、邕中三校合并为南宁中学。那时,她刚上初一,是团总支副书记,组织同学们开展各项活动,一起上街扭秧歌、唱革命歌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还参加了青年学园,全体师生动手把荒芜之地修建成青年广场,在那里做广播操、打篮球。
      1953
年南宁中学更名为南宁高中,1954年迁往青秀山脚下的南湖旁。当时学校没有围墙,校舍简陋,生活艰苦,但大家克服种种困难,乐观向上。她还记得当时附近有园艺场、蕉林果园、农舍,他们经常买芭蕉吃,还到青秀山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