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质量既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保证,也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2007年3月以来,我们开展了以促进青年教师更好、更快发展为目的的“青蓝工程”,以“青蓝工程”为载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青蓝工程”要求35岁以下青年教师都要“拜师结对子”,导师要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技能、教育科研能力和知识结构等方面对培养对象进行全面的指导;要求每学期至少要做到“五个一”。经科研处检查结果表明:有34名培养对象认真填写了《科研手册》并申报了校级课题,其中有12位培养对象能认真地按要求开展研究活动,他们的课题获得了结题;一共上了96节科研汇报课(三中、三美各48节,以录像为准),上交课题研究报告或论文95篇、案例58份,模拟试题或高考试题评价52份。
实践证明,“青蓝工程”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青蓝工程”,促进了其他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一年多来,我校有一批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技能比赛获奖,如:2007年,
但是,“青蓝工程”有它的局限性,“青蓝工程”只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对中老年骨干教师的发展关心不够,而且科研成果的交流与推广也不够便捷。为此,从现在开始,“青蓝工程”工作就算完成,只保留其中的“每周一课”活动,改用另外一种更为有效的组织形式——“教师工作室”。我们创建“教师工作室”教师团队,是为了充分发挥高级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同时,促进高级教师自身的专业进步和发展。
“教师工作室”的工作任务是:
(1)建立网页。每个工作室都要在校园网上建立一个空间,科研处通过检查工作室的网页空间进行管理、评比,老师们通过观看网页空间互相学习。要求主持人本人平均每月在网页空间上发表文章至少1篇。工作室活动计划、总结和开展活动情况也发表在网页空间上。
(2)开展课题研究。主持人带领工作室成员,结合教育教学实践,选择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并在网页空间上介绍研究情况,发布研究成果。
(3)听课、评课。主持人每学期上示范课1节以上,听课、评课15节以上,并把评课内容发表在网页空间上。
这项工作于上个月开始发动,现已有方洁玲、师轶、田力、莫怡祥、梁庄、陈建筠、
去年,我们对“青蓝工程”的培养对象进行了检查和评奖,评出一等奖4名,二、三等奖各10名。今年,我们通过观看录像,审阅论文、教育教学案例和工作总结,评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3名。具体名单如下:
一等奖:罗蒂固、杨恒建课题组
梁东贤、王 纳课题组
陈小妤、李 宜课题组
二等奖:封志勤、刘 芳、欧临琳、王颖凡
三等奖:杨 菲、陈 佳、聂 宏、周 洁、林 莉、黄 林、谢朝杰、楚铁军、徐 颖、吴小华、蓝 宇、张 智、于法锋。
今年“青蓝工程”校本课题通过结题的老师有:
罗蒂固、杨恒建、梁东贤、王 纳、陈小妤、李 宜、封志勤、刘 芳、欧临琳、王颖凡。
一年多来,老师们共上了96 节“每周一课”,其中三中、三美各48节:
三中:
张咸竹、白福伟、霍玉新2节、杨敏、欧临琳、刘芳、黄琳琳、周玉环、蓝宇、陈建筠、林凡、苏文凯、庞薇2节、邓荣3节、黎耀中2节、王安忠、李世玲、肖光、黄琴2节、李双根、罗洪钧、谢朝杰、师轶、胡颖毅2节、计启宏、徐颖2节、王颖凡、林莉、李美艳、林玲、林莉、马汉阳、李美艳、聂宏、蒋运然、封志勤、杨菲、何俊嘉、张智、韦立。
三美:
覃朝晖、许媛、陈佳、郭文娟、杨丽红、陈明、黄素毅、梁锋2节、王鸿、王祥斌、孙国强、黄燕妮、严曼妮、冯宇斌、杨恒建、温燕、房彬、梁嬗、罗蒂固、卓艳婷、陈倩、张玮、史新颜、黄林、刘聪、刘运庆、杨婷婷、马可、徐源、雷莺、余春凤、刘小静、梁菊、余承宁、韩平、黄岭柏、王德才、黄蕾、杨恒建、陈东、王雪、郑佶幸、李玲芳、黄成林、林川敏、冯燕平、谭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