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阅读策略培养高中学生生物的阅读理解能力》研究报告
生物组 黄琴
摘要:本课题研究是运用阅读策略应用于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运用阅读策略对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阅读、培养、理解能力
一、阅读策略的研究概述
(一)阅读策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1、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由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
2、阅读理解是阅读者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进行加工编码,获得知识意义的活动过程。人类知识的传递大量的是通过阅读理解活动来实现的。因而,阅读理解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人类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没有阅读理解,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理论的系统掌握和应用。
3、学习阅读,就是学习一系列的规则,学习如何从基本上是语言的书面文字材料中提取信息的方法。阅读的最大乐趣不单在于读,更在于思考;应由被动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的阅读;阅读本是一个寻求意义的过程,好的读者不会只接受而不思考。
4、阅读策略是从认知角度去建立和提升阅读者的阅读能力。策略强调读者要有意识地阅读和制定阅读方法,并因阅读目的、作品而随时调节策略,建构和推断文本的意思。
(二)在生物教学中运用阅读策略的实效性
近年来,把阅读理解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各门学科的阅读策略研究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理解的质量,已形成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潮流,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经过查阅不少有关资料发现,在生物教学中运用阅读策略培养高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探索不多见,而在英语、语文教学中却非常普通。
通过对部分学生的了解之后,也反映出同样的问题:凡在习题中遇到的材料分析题等此类题型时,不是表示厌烦心理,就是反复看了多次题都不知题意无从下手等问题。这是命题者在试题中特意巧设的关键词语、限制条件、隐含条件,用于考查考生能否通过阅读,抓住题目所提供的相对较新的信息,并进一步与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相联系(结合、重组、转换或迁移),用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突出了对考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上学习能力的考查。运用阅读策略,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的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新型模式,对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通过在高二年级运用阅读策略应用于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构建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发展的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新型模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研究内容:
在新课程教育理论指导下,确定高二生物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的阅读策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其中包括:①课堂上对课文中的指定部分的快速阅读理解。②课堂上对增补资料的阅读理解。③课堂上对练习册上指定部分习题的阅读理解。④如果条件好的学生还可适当增补课外知识的阅读。
(四)研究对象、方法和基本原则
1、研究对象:我校高二年级理科2个平行班
2、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考核评价法、统计法等。即:课堂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采用文献法;在研究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和数据的处理主要用统计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调查及学生的满意度的调查还辅以观察法、问卷法、考核评价法。
3、研究的基本原则
(1)发展性原则。阅读理解是学生学习知识、发展智力的基础和前提,同时也是人类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没有阅读理解,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理论的系统掌握和应用。强调其引导学生发展的功能。
(2)学生中心原则。实施的主体和对象应是学生。研究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过程中进行2次主要检测:第一次为前测,对9班和13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摸底调查(周测),然后确认两者互为对比的研究对象,以13班作为研究的实施对象(实验组),9班作为研究的对比对象(对照组);第二次为后测(期末考试),检测方法与前测相同。
(二)根据现代教育理念设计阅读策略运用于生物课堂教学的模式主要分为如下几种类别:
1、指定课本中某段落的快速阅读(速读是一目十行式的阅读,它有利于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获取较多的信息),以问题的形式,要求学生从所阅读的段落中归纳小结并解答问题。比如:城市生态系统。
2、观察课本中某图解或图示,结合指定精读(精读是为了系统、深入地掌握阅读材料所具有的知识内容,精读的技巧通常是:(1)抓关键词。(2)找准基本原理、重要结论。)课文相关段落,对知识进行理解,并解读图解或图示。比如:池塘生态系统图解、温带草原生态系统图解等。
3、先给出课本相关知识,在未进行详尽学习该知识前,提供课文的补充材料,要求学生对补充材料进行快速阅读,并结合课本的相关知识对补充材料进行分析。比如:生态因子、生物圈Ⅱ号等。
4、在边学新知的过程中,以提问的形式对补充材料进行分析。比如: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实例。
5、在原来课文基础上增补相关材料的阅读分析得出结论。比如:温室效应等。
6、在课堂上适时利用学生手中的练习册的一些经典例题或精选习题进行讲练结合。课后有意识布置材料分析题等此类题型的练习。
在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堂发言、课堂听讲、课堂笔记、质疑问难及在课本上对重要词句圈点勾画等,都预先对学生进行具体要求。
(三)对学生学习效果及学生的满意度的调查
以上过程的评价主要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内容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课堂听讲、课堂笔记、质疑问难、在课本上对重要词句圈点勾画情况、学习效果及学生的满意度。
三、研究结果
表一 前测(周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生物科成绩情况统计表
|
平均分 |
及格率 |
优秀率(80分以上) |
材料分析题 | |
实验组 |
66.2 |
72% |
10% |
4.16 |
69.3% |
对照组 |
68.8 |
79% |
26% |
4.25 |
70.8% |
表二 后测(期末考试)实验组和对照组生物科成绩情况统计表
|
平均分 |
及格率 |
优秀率(80分以上) |
材料分析题 | |
实验组 |
61 |
66.3% |
3.33% |
3.62 |
72.4% |
对照组 |
62.8 |
68% |
9.7% |
3.55 |
71% |
表三 对学生学习效果及学生的满意度的调查部分项目结果统计表
表三—1课堂听讲
|
对照组 |
实验组 |
精力集中,认真听讲 |
10人 16% |
12人 20% |
精力比较集中,比较能够认真听讲 |
31人 50% |
30人 50% |
有时走神,听课不认真 |
13人 21% |
11人 18% |
经常走神,听课不认真 |
8人 13% |
7人 12% |
表三—2课堂笔记
|
对照组 |
实验组 |
规范、认真记笔记并整理笔记 |
8人 13% |
7人 12% |
记笔记 |
15人 24% |
18人 30% |
有时记,有时不记 |
34人 55% |
31人 52% |
不记笔记 |
5人 8% |
4人 6% |
表三—3质疑问难
|
对照组 |
实验组 |
能主动质疑 |
7人 11% |
5人 8% |
发现问题时或在教师的点拨下能主动质疑 |
46人 73% |
46人 77% |
没有质疑 |
10人 16% |
9人 15% |
表三—4圈点勾画
|
对照组 |
实验组 |
对重要词句能够圈点勾画 |
35人 56% |
35人 58% |
对重要词句很少圈点勾画 |
20人 31% |
18人 30% |
对重要词句从不圈点勾画 |
8人 13% |
7人 12% |
表三—5阅读能力的提高
|
实验组 |
效果很好 |
9人 15% |
有一定效果 |
18人 30% |
没有效果 |
4人 7% |
尚未能确定 |
29人 48% |
四、研究结果分析及结论
(一)研究结果分析
两个平行班的前后两次检测结果是,从材料分析题的成绩看,运用阅读策略应用于生物学科课堂教学,对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有一定的作用。但从前后两次考试的平均分来看,总体效果并不显著。
从两个平行班的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课堂发言、课堂听讲、课堂笔记、质疑问难及在课本上对重要词句圈点勾画的完成情况来看,实验组要比对照组的课堂教学环节情况乐观一些。
对实验组学习效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的结果是,对阅读理解能力的是否提高有45%持肯定意见,48%持“目前尚未能确定”。
出现以上结果的可能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班在课题计划实施之前就存在一些影响结果的无关变量。比如:实验组的生物学科的每次考试的平均分都要低于对照组的2~3分的差距;对于相对固定的尖子生层面的学生来说,对照组要比实验组多4~5个;对于后进生,尤其是特别低分段的学生(100分制只得十几二十分段)对照组要比实验组多4~5个。所以严格来讲,理科的这两个平行班并不是十分符合作为对照实验。但是我所教的三个理科班中就只有这两个理科平行班,为了能独立完成这样一个课题计划,就没有其他选择的余地了。
2、确定高二生物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的阅读策略应用于生物学科课堂教学(新课课程),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的课堂授课课时最多为十节,每周三个课,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完成该课题的实际实施。而且实际上完成第八章《生物与环境》的学习就相当于完成了所有新课内容的学习,其后转入的是迎接会考的复习。所以课题实施的时间太少,对于能力的提升并不能短时间里做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所以要想在十节课的时间里运用阅读策略,使高中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方面得到完全改观显然是不太现实的。
3、考试的成绩难以判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否得到提升。而众所周知,考试成绩的好坏是融入了多种因素的,比如: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时的心理状态、试题的难易程度等等因素都可影响考试成绩。由于考虑到这点,所以在原来计划的后测评价(以分数的对比评价)之前增加了过程评价,也就是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发言、课堂听讲、课堂笔记、质疑问难及在课本上对重要词句圈点勾画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二)结论
本课题研究的结论是:在生物学科课堂教学中运用阅读策略,对培养高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五、课题研究的体会与再思考
(一)研究体会
将阅读策略运用于生物学科课堂教学(包括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将课内外阅读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探讨此模式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是本课题的创新点。这种教学模式营造了阅读氛围,活化了中学生物课堂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师生的交流与探讨,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并且教师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提升了教师的研究能力,为继续改进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科研水平积累了不少经验。
(二)有待研究的问题
1、运用阅读策略应用于生物学科课堂教学的模式与学生的阅读理解、审题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的关系,如何更好地将课内外阅读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可以在此方面做更大程度的探讨研究。
2、运用何种评价模式才能对阅读理解能力、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是否提升作科学、恰如其分地评判呢?这个问题也是值得研究的。
参考文献:
1、广西教育厅师范教育处编写组《中学阅读教学指导》
2、刘华主编,《中学阅读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晓虹编选,《中国散文年选》,花城出版社, 2006年12月.
4、王蒙主编,《中国最佳随笔》,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7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