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交换苹果的思想者
以高中学生为对象开展教学改革,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区域,很多人不敢涉足。象贤中学以国家级示范高中的身份,大胆创新,勇敢变革,也恰恰说明了象贤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们够硬的底气和对“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信心。事实证明,“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教改在象贤中学颇有成效。
从师生的感受,从专家的视角,从社会的评价,我们从不同侧面对象贤中学“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教改,有了一个更加完整和清晰的认识。“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所选择的理论方向正确、教改方案设计合理,抓住教改的核心问题“导学”,促有效教学、优质教学,很好地缓解了高中阶段课时不够的困境,实现了“减负、增效”的目标。
我们在近几届毕业生离校时所写的《回首象贤路》纪念册中看到,绝大多数学生都把在象贤中学的三年作为人生最富梦想、最有收获、最难忘怀的三年。
在象贤中学数次的走访最明显的感受就是,这场发生在高考硝烟中的创新性教学改革而引起的嬗变令人惊叹,象贤中学的师生们对于教改对自身及学校的影响,都不约而同地用了“蜕变”来形容……可以看到,学生乐学、好学、会学的学习氛围初步形成,教师的专业水平获得了很大提升,象贤中学实现了新时期的内涵式新跨越。
象贤中学“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教改实验,对我国已处于“深水区”、并正准备进一步深入推进的教学改革来说,是一种新的启迪和突破,它的魅力在于不仅激发起了师生的内在动力,而且把教学的有效性建立在教学的科学性基础上,并将构建“导学型学校教育文化大课堂”作为目标,以此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优化,它是象贤中学在追求教育理想的过程中对理想教育的一种深入探索,为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师生视角
进步就这样悄然而至
何爱莲老师,象贤中学的数学老师。从事教育工作已6年,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推行“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初始,她正担任高三(6)班的班主任。
“高三实行教改不是拿我们来作实验吧?”甚至有学生说:“老师,我要投诉到教育局!”何爱莲介绍说,在教改实施初期,高三年级的学生意见很大。
面对学生的困扰及担忧,何爱莲没有退缩。因为,凭她对“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专业理解,她坚信:教改,一定会优化课堂,提高效率,高三的高考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质量一定会有突破。通过耐心宣传和指导,学生们也经过一段时间的体会后,她所带领的6班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昔日的6班懒散、不主动,今天的6班勤奋、积极,课堂上同学主动质疑、积极讨论、充分展示,课后反思梳理,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正如万志豪同学所说:“以前上课偶尔会打瞌睡,现在这种模式下上课,根本不可能睡了,讨论、思考、探究,上课忙着呢!”刘仁杰同学则告诉我们:“我以前不怎么读书,但在学习小组的带动下,我学习有了目标,特别是在互相讨论中,我很受启发,成绩进步很大!真想不到,进步就这样悄然而至!”
教改让班风悄然变好
李丽华,象贤中学高二语文教师,她可能属于后知后觉型,“开始并没预想教改会给班上带来太多变化,但班级更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事实让我深深感受到教改的力量。”
说起教改的收获,李丽华最大的感触还是教改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高。教改把“话语权”还给学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想说话,敢说话,会说话。学生有学习空间,有了与同学探讨争论的意识,有了与教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听众,而是一个个“交换苹果的思想者”。
更重要的,学生在自学中学会自律,在讨论中懂得尊重,在发言中赢得自信,在合作中增进了解,在探究中拓展思维。可以说,教改中通过导学稿的科学设计和导学型课堂的科学组织,真正实现了“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本领”。
整个班级呈现出一种积极进取、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这完全是始料不及的。
课堂是学生的 知识是自己的
林晓彤,教改启动时他是高一16班的学生。林晓彤说,考进象贤后,从未想过能够有太大的改变,但学校教改使他各方面都一直在进步。
“这一奇迹就连我自己都意想不到。”林晓彤在象贤中学显然是感受到了惊喜。“象贤的教改是正确的,尽管刚走进象贤时很不习惯,但现在我知道这一道路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必经之道,课堂是学生的,知识是自己的,老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路要我们自己的脚去走。”
专家视角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皮连生:模式科学 值得推广
科学取向教学论简单地说是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的教学理论。心理学也有哲学和科学之分。科学的方法就是系统论,系统论就是目标参照。教学要先把目标定好,然后才是逐步逼近目标,接下来设计方案,实施教学,最后看效果好不好,给出评价。如此这样实现不断改进的正向循环。
象贤中学“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所取得的成功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它对教育心理学理论是一个很好的实证研究与案例支持,我们教授解决不了的问题,象贤中学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该模式具备了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评价方式,教学目标明确,课型实行分类,教学策略得当,“三元”整合起来,有针对性,当然高效。谭国华老师设计和主持的三元整合导学模式课题,把学科教学和科学心理学进行了完美的结合,这在全国基础教育中很少有,该模式是科学而有效的,是有生命力的,值得向全国推广。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 吴惟粤:高中阶段教育 教改的排头兵
象贤中学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实施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很好的提升作用,提高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象贤中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对学校教学模式改革的促进,对学校的进步起到相当大的作用,这些改革措施,对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作用明显。
2011年广东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已经超过90%,那么大规模的高中阶段教育,要有一些优秀的学校来引领,象贤中学在教改浪潮中脱颖而出,是广东省高中阶段教育教改的排头兵。
华南师大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卢晓中:科学性+可操作=有效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课题集大成,对以往的东西,对别人的东西,不是一个简单的否定,从技术角度,进一步发展角度,辩证的角度,完善理论和深入实践,将理论和实践这两方面结合得很好。整个课题的模式是非常值得肯定的,课题特点鲜明,非常核心的就是科学性,既有科学性又有操作性,导学稿与导学型课堂可操作性好。科学具有普适性,可以借鉴,是可以推广的。如果再扎扎实实进一步深化下去的话,可以预期一定能够收到一个非常令人振奋的果实。
华南师大教授,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究组核心成员、教授 王林全:双基与“探索、发现”两不误
历时近3年,课题组通过对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的构建,及其在学科教学中的推广应用,取得了丰硕的课题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取向教学论的有关理论,为我国新一轮课改向纵深推进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课题有很强的理论支撑,正如“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就是有很强的理论支撑,用深入的理论来指导实践,课题对课程标准,对与新课程有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脚踏实地”,不光是在理论上探讨各个学科的教学,而且在几个具体学科上,研究已很深入。在课程改革中广大老师都遇到同一个问题,就是时间不够,新课程强调探索、发现,又要抓紧“双基”,怎么样正确的处理这个关系呢?象贤中学的“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教改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样板,既能够抓好双基,又能够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探索和发现。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科所所长教育系主任、教授 周峰:教改构建了优质教学
优质学校的打造,一个核心内容是优质的教学,优质教学的构建到底怎么样做?象贤中学的教改可以作为广东课程改革的一个标本,可以作为构建优质教学的一个标本来研究。优质学校的打造,一是从理论方面进行分析,二是把国内外一些优质的名校找出来,寻找其教学路径。象贤中学就是这样做的。它有比较高的科学性依据,理论方面由皮连生教授、谭国华主任支撑,实践方面把全国名校的做法、有效的经验基本上整合起来。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紧抓“三元”、“整合”、“导学”三个关键词,取得了非常明显的实战效果,直接提升了以象贤中学为代表的课题实验学校的教学质量,是广东在中小学教改方面一次很好的尝试。象贤中学真正是在理论引领下,目的明确,而且,非常注重实战操作,最后形成比较好的成果,可以作为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案例和标本。有效教学与高效课程就是这样生成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就是这样结合的,这将引领广州市、广东省教育教学改革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创造广东的经验,甚至成为广东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在全国叫得响、拿得出的经验,意义非常大。
广州大学基础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聂衍刚:有了导学模式 有了广州的特色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课题理论非常有深度,实际的教学成效非常大,研究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理论成果,质量比较高。搞教学研究的专家、教研员和校长都非常关注一个问题:有效教学是什么?怎么才能提高质量?所有教学改革的核心都是这个。象贤中学的“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教学改革抓住了当前我们教育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里面所倡导的一种教学形式,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即导学模式。教学的组织形式提出了导学型课堂,这是很有特色、很有思想、很有创新的。在理论的整合和深化方面,可以进一步去完善,拓展研究对象的领域,把普适性落实到各个学科,不同学校,甚至小学,用导学模式来进行教学改革。把它扩大,为广州的教改增进经验,积累人气,最后形成标杆式创新和突破,能够在全国形成影响、打响品牌。
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高教研究所所长、教授 刘晖:为课堂教学改革 带来一股清新空气
象贤中学的“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教改课题理论科学、内容宏大、效果显著,研究者圆满实现了研究的目标,超额完成预定研究目标。这个项目,对模式核心的东西进行了高度的提炼,从目标到课型到策略,还有具体环节,都有准确的概括,从几个学科的研究到普适性的研究,皆有成果。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模式新颖且富有针对性,学生自主参与课堂学习积极性更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将来可从高中到义务教育纵向延伸、突破,在模式的普适性和推广性上产生更大的价值。
领导视角
实现“减负增效” 践行“上品教化”
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冯润胜局长对象贤中学的教学改革极为欣赏,并亲临象贤中学调研,从精神、经费、政策等多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多次在有关工作会议上推介象贤中学的教改实验,2012年3月还组织了全区500多名中小学校长到象贤中学召开教改现场会,并由此推动全区中小学的“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
他认为:象贤中学开展的“三元整合导学模式”课堂教学改革,最大特点是“减负、增效”,把实施素质教育与提升高考升学率很好地统一在一起。学校没有为了教改,就减少一些课程的开设,没有为了提高升学率,就让老师、学生加班加点,而是通过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说是“上品教化”教育理念的真正体现。象贤中学在全区教学改革大潮中率先走出了很好的一步,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值得充分肯定。
方向正确 设计合理 过程有序 结果有效
广州市教育局分管基础教育的江东副局长,在番禺区教育局组织召开的“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启动大会暨2012年象贤中学“三元整合导学模式”现场会的讲话中指出,象贤中学的教改可以归纳出四个特点:
一是科学取向的教改选择。象贤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经过深思熟虑、反复论证,最后选用了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有针对性地指导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可以说是谋定而后动,更具方向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二是科学合理的方案设计。象贤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抓住了“教学目标、学科课型、教学策略”这三个影响课堂教学的主要因素,通过有效整合,构建导学型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更具实践性。
三是循序渐进的组织实施。象贤中学的课堂教学改革,从2009年正式启动,分三步组织实施。第一步是理论准备阶段,第二步是实践推进阶段,第三步是深入研究阶段,从早期的骨干教师实践到全体师生参与,从开始的每天一堂公开课到如今成为学科教学常态,张弛有度、水到渠成,实施过程更为有序。
四是坚定有力的行政推动。象贤中学课堂教学改革得到番禺区教育局在政策和资金上的有力支持,此外校长冲锋在前,校领导班子团结坚毅,实现了课堂教学改革与学校管理相结合。将课改与治校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实施结果上更为有效。
科研带动了学校内涵发展
广东省教育厅科研处黄黎露科长多次到象贤中学调研课题研究进展,在结题鉴定会上她很有感触地说:从有关资料或数据当中可以看到,象贤中学参与这个课题研究后,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及学校的升学率还有社会知名度,都有大幅度的提升,说明教育科研是学校内涵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很好的途径,所以我想以后学校要多开展科研,通过科研不断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提升校长的办学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任重道远——构建导学型学校文化大课堂
象贤中学“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教学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受到专家的肯定和社会的普遍赞誉,但学校领导还是觉得“缺很多东西”。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我们的课堂展示了两大魅力:一是激发了师生的内动力,二是突出了教学的科学性。但这只完成了第一步目标,还不足以完全体现三元整合导学式的育人理念。”象贤中学的校长站得很高,看得很远。
一部《他从大山走来》的教育片,曾经感动了象贤中学的数千名师生。它纪录的是象贤中学本校老师冉光辉,通过刻苦学习从偏远农村走出大山,并成为象贤中学优秀老师的经历。其中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激发了象贤中学师生“志存高远,关爱他人,共享幸福”的浓烈情怀。
2011年下半年,一段讲述象贤中学所在地——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古老历史文化的纪录片《情迷老沙湾》在互联网受到网友的热捧。纪录片将古老的沙湾以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在世人面前,其丰富的内容、精细的剪辑和优质的画面,让不少网友误以为是专业人士的制作。
其实,这一些都只是象贤中学一群90后的高中生综合实践课的作品。该作品在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研讨会上,获得“全国校园DV摄影大赛”三等奖。“导演”郑逸豪同学后来考入了中国传媒大学。
还有,象贤中学学生创作的历史剧《荆轲刺秦王》获广州市一等奖,并被推荐到香港演出,梁泓杰获广东省“博冠杯”中学生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一等奖,梁亮获广东省中学生高中组摄影大赛二等奖,郭荣等获“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一等奖。
象贤中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沿着学科规划“从策略走向实践,从常态走向优质,从经验走向品牌”,全校100%的学生参加了自己有兴趣的社团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成果喜人。2011年象贤中学承担了广州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现场会。
原来,象贤的“精彩”,不仅仅在课堂,课外也同样精彩。
象贤中学发轫于清道光六年(1826年)创办的“象贤家塾”。我们在南国早春的时节走进校园,就立即嗅到乡土气息的现代品位。这里古树挺拔青翠,楼群高低错落,亭台楼阁、曲径回廊,牌坊石级、诗词雕刻……闹市郊外,文屋岗上,山青树绿,书声伴鸟语,阳光沐青春,所有的一切都散发着厚重的传统与现代和谐相融的书院气息。
“象贤”,即“像贤人一样”。充满教育智慧的象贤人,将其解读为“效法先贤、见贤思齐、自强不息、立世为民”,并确立了以“贤文化”作为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思路,实施文化育人。
根据学校“贤文化”建设思想,学校开发了“尚贤”德育校本课程,编写了《尚贤》校本教材,涵盖“礼仪”、“道德”、“处世”、“责任”、“砺志”、“心悦”以及“科学思想”、“民主意识”、“团队精神”、“主动态度”等序列内容,并入选为广州市番禺区“一校一品”特色推广项目。学校大力倡导“一生一体艺”理念,整合体育、艺术、心理、通用技术等学科,根据学生已有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创建各类社团组织或开设特色校本课程,期望使学生至少掌握一项体育艺术活动的基本技能,或形成一种兴趣爱好或习惯,为学生养成终生健康的生活方式奠定基础。
象贤中学每年都对一大批“特别奖”获得者给予表彰。他们或如学生王灏,师从“粤语讲古的传承人”颜志图,致力传承广东说书文化;他们或如校内外的志愿者,在默默中服务他人;他们也或许是在某一方面表现突出或感动了象贤的师生。通过特别奖表彰,引导和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健康发展。
“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导’的理念,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而应当渗透到学校文化中,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包括管理,都应当体现‘导’的理念”。谭小华校长在接受我们访谈时,道出了自己的下一步设想。他说:“‘导’既是人文的,也是科学的,象贤中学实施三元整合导学模式教学改革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要全面构建‘导学型学校教育文化大课堂’,实施文化育人。”
“教育要从人性、人本、人文出发,着眼生活、生态、生命,最终目标应让生命健康、聪慧、高尚、幸福和自由,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优秀教育文化的支撑,教育理想必须有理想教育支撑。”我们发现校长的思想又走进了另一个境界。
“讲台三尺,演绎幽微世界,黑板一方,集成浩瀚乾坤。人生岁月有时尽,惟有教坛日月长。”在象贤中学,一批乐教、善教的教师就像一个个辛勤挥洒汗水的园丁,精心浇灌、培育着园中的幼苗。
他们站在大师身后,不仅有系统的理论积淀,也很容易被学生感动;他们走在漫漫求索的路上,是理想主义者,也是一群信奉努力的践行者;他们性格谦和而又坚强,清醒而又自省,他们相信有优秀的个体,更相信团队的完美,相信教育的形而上功能,能唤起人性中最具潜能的力量。
他们通常被认为在触摸中国教育的良心,在寻找中国教育的真谛。
他们不只是谭国华副主任,也不只是象贤中学的校长和他的同事们。
但无疑,正像一位专家评价的那样,象贤中学开展的“三元整合导学模式”创新性教学改革,为寂寥的教育天空,为中国高中课程改革,书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作为一所古老而又年轻的学校,快速发展的象贤中学正成为南粤教育的一个亮点,以优异的办学水平、显著的办学业绩辐射并带动一方教育,为同类型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和示范作用。
象贤教育承载着“厚德、贤信、敏行”的岭南文化经脉,象贤教育承载着百余年象贤人砺学自强、立世为民的高标追求,象贤教育承载着师生家长业成功、玉成器的心愿梦想,象贤教育承载着政府、领导关爱与厚望的殷殷情怀,如今的象贤人正行走在将象贤教育办成通向教育理想的理想教育之路上。
“把学校办成既有传统书院风格,又有现代文化品味,且有国际教育气质,书香典雅、特色鲜明、规范且全面发展的优质普通高中。”象贤人正以豪迈的激情描绘着学校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