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稔,南宁日报社第一任总编辑。这位出身战火之中的东江纵队老战士,在战争年代参与和组织过学生进步运动和地下工作的老革命,新中国成立后他到南宁任南宁地区副专员、中共南宁市委宣传部部长。在新中国掀起建设热潮1956年,市委创办了南宁市第一份市委机关报《南宁人民报》(《南宁日报》《南宁晚报》的前身)。
由于历史原因,粟稔的各种资料丢失了。数十年来,南宁日报社人一直在孜孜不倦的寻找他的照片。无奈,时代变迁,当年的人与物都已经悄然消散,在南宁日报社出版的“30周年”、“40周年”纪念册上,历届报社领导照片中,最前边都不得不留下遗憾的空白。
经过报社同仁坚持不懈努力,去年,在“50周年”纪念册编撰之时,粟稔的照片终于找到了。
(一)踏破铁鞋无觅处
事情还得从去年10月说起。负责编撰南宁日报社50周年纪念册的报社老总编室主任张小林翻开报社30周、40周年纪念册,发现两本纪念册中,都按顺序刊登了报社历届领导人的照片,唯独报社第一任总编辑粟稔的照片处空缺。
“粟稔不但是报社第一任总编辑,还是《南宁日报》《南宁晚报》的前身《南宁人民报》创刊的组织者之一,他对报社的创建有着贡献。他的照片的缺失,是南宁日报社的一大遗憾,无论如何,我们应该把这个遗憾补上。”张小林心想。
张小林开始带领同事们翻阅报社存下的所有人事资料,发现由于历史原因,80年代以前的资料大部分已失散,除了少数文字资料,根本找不到有关粟稔的一张照片。
报社原社长、总编辑,曾经负责编撰南宁日报社30周、40周年纪念册的蓝直荣告诉他,以前编撰30周、40周年纪念册时,报社职工也曾尽力寻找粟稔的照片。当时,他还趁出席全国晚报年会在广州召开的机会,和美术摄影部主任宋文龙到了粟稔革命和工作过的广州,找到广州教委和市政府,同样没有找到粟稔的照片。
张小林想:30后年、40周年的纪念册都没有找到他的照片,如果我们再不寻找,恐怕以后就要永远空缺下去了。不行,再找找!
张小林决定到南宁市的与粟稔的工作范围有关的其他单位找一找。在市委宣传部,市档案局,市教育局,发现关于粟稔的文字资料倒是有一些,比如当年粟稔参加南宁市教育大会的讲话,偏偏就是没有一张照片。“哪怕是一个铅印的小小影像都好啊,我们还可以翻拍了放大。可惜就是没有。”
报社里,和粟稔共事过的老一辈报人如秦祖荫、林道行、陈镇崇等人都已过世,而参加创建《南宁人民报》的蓝直荣,当年还是一个刚高中毕业的小记者,手里没有粟稔的任何资料。
当年的同事不在了,但他们的家属还在。为此,蓝直荣还特意委托和林道行家同一个单元的老报人钟翠群到林家去找一找,后来钟翠群回电话说,“我和林部长(粟稔调回广州,林道行接任宣传部长)的儿子一起找了,还是没有啊!”
(二)慕然回首终寻得
正当两人苦恼之际,张小林灵光一闪,网络!如今网络信息这么发达,找一张照片应该是有希望的。可是网上能够搜索到的粟稔的资料同样很少。在蓝直荣的提醒下,张小林想到了东江纵队这一线索。粟稔曾经在东江纵队里做过革命工作,其同学、战友曾振声(曾生)等人是东江纵队的创始人,通过东江纵队这一线索或许能找到粟稔的照片。
“我们在网上搜索信息的时候,发现粟稔在南宁时,曾经为三名与组织失去联络的东江纵队队员作证,使他们得以回到了组织。因此我们想粟稔在东江纵队应该是有一定影响力的。”
经过网络搜索,张小林查到了一个组织东江纵队成员和家属的“东江纵队网”,该网站登记了许多东江纵队成员和家属的新旧信息资料。不过,里面还是没有粟稔的照片,也没有粟稔离开南宁后的任何线索。
无奈,张小林只得以报社的名义向该网网友发布了一则简单的求助信息:南宁日报社目前正在编一本报社50周年纪念画册,但是找不到第一任总编粟稔同志的照片,希望广大网友给我们提供资料,或联系到粟稔的亲友。消息发出去了,但张小林和同事们仅抱着尝试的一线希望,毕竟寻找了那么久都没有找到。
没想到,隔了两三天,大家上网一查,居然有人回应了。一名网友发来一张模糊的照片截图,留言说明是从“广西南宁三中网”上截下来的,希望报社认证一下这个是不是粟稔的照片。顿时,大家惊喜万分,张小林赶紧找来报社老领导蓝直荣,蓝直荣一看,熟悉的印象,这就是粟稔本人啊。终于找到了!
更让他们惊喜的是,照片来源居然是南宁市第三中学,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照片原来就近在咫尺。蓝直荣也回忆起来,1953年秋天他考进南宁高中读书的时候,校长就是粟稔。
赶紧联系南宁三中,三中的校长和老校友们答复,照片的确为他们所有,关于粟稔校长在南宁高中的资料都好好的保存在我们三中校档案和校史室中。
蓝直荣和张小林立刻直奔南宁三中,在老校友的协助下,他们不但在档案室里查到了不少关于粟稔的资料,更在校史室里找到了粟稔的照片:有粟稔的证件照——网友提供的正是这一张;有学校两位同事与粟稔一家的合影照;有粟稔在学生运动会上讲话的照片。还有一份粟稔签名的学生毕业证书……照片和资料之丰富超出了蓝直荣和张小林的预想,原本一张照片求而不得,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多张。经过前后一个多月的努力,多年的夙愿终于完成,以后出版的报社纪念册上的空白终于可以填补,两位老同志一阵欣喜。
(三)两个单位的粟稔印象
粟稔,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抗日救亡的热血时代,还在中山大学读书的粟稔与钱兴、曾振声(曾生)、虞焕章等进步学生,同为进步组织“中国青年同盟”的骨干,组织各种演讲、游行等活动,向学生和社会宣传共产党抗日救亡的主张。他还是组织广东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后来,粟稔加入历史上著名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之后又随组织来到广西参与地下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粟稔担任南宁市宣传部第一任部长,南宁地区副专员、并前后兼任南宁高中校长、《南宁人民报》总编辑等职位。后离开南宁。
“那时候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需要开展的工作非常多,而成熟的干部很少,常常一人分作两个人用,许多领导干部都是身兼数职。粟稔当时主要是在南宁市委宣传部工作,但同时又要兼管其他方面的工作。”蓝直荣回忆,因为身兼数职,粟稔到报社的机会并不多,报社的日常工作由当时的报社副总编秦祖荫负全责,“因为这样,我对他的印象不是很深,只记得人偏瘦,非常平易近人,是一个儒者、智者,一副高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尽管粟稔不具体管理《南宁人民报》的采编工作,但是,他对该报的创刊和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蓝直荣回忆,当年为了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南宁市的社会主义建设工作,南宁市委创办了《南宁人民报》。刚刚诞生的《南宁人民报》社也和其他单位一样,物质条件很差。整个报社20来人,都集中在一个不足
而在南宁三中的老职工和老校友宋达信、黄才秀、苏增堂等人眼中,粟稔同样是个平易近人的领导。宋达信告诉记者,1953年至1954年,主管南宁市文教工作的粟稔兼任南宁高中校长,他当校长不久,正赶上学校从原校址(经文街1号)搬迁至琅边村(今青山路5号),粟稔同样为学校争取到了不少办校物资。而为了支援在原址建立的新办中学南宁二中,粟稔当时指示,多余的桌椅、图书、教学仪器等都留下来,同时留下6个班的初中班支持新校办学(后来,1962年,南宁二中调两个初中班去南宁四中,这是后话了)。
南宁高中搬迁之后,粟稔不再担任校长,那张同事与粟稔家人的合影照就是同事送别粟稔的留影。其中右一高高瘦瘦的便是粟稔本人,旁边两位则是副校长韦嘉魁和党支书刘德禄。膝下则是粟稔的三个孩子。这是粟稔留在学校的最后一张照片。之后,南宁高中更名为南宁三中。
我们感叹南宁三中校史资料保存齐全,令我们在一番曲折后终于找到了粟稔的照片。然而,宋达信却告诉我们,这些照片存之不易。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由于当时社会动荡,许多单位的资料都被破坏销毁,这也是我们千辛万苦难以找到粟稔照片的主要原因。当年,为了保存学校资料,一批学校职工顶着风险偷偷把这些资料搬了出来,藏在学校教学楼的天花板上。改革开放后,这些珍贵资料得以重见天日,其中不少已经被虫子、老鼠啃噬,但依然保存了不少,令我们今天能见粟稔真容。
一份照片,一番曲折,两个单位,一段故事,今天我们再见粟稔照片,欣喜之余,不免追忆报社创办之初的老报人的努力和艰辛,也感谢东江纵队网和它的网友,感谢南宁三中的热情帮助。
(原载
迁校、改名
粟稔(1954)
粟稔全家福
粟稔在南高校运会上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