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迎来E时代

录入:admin 来源: 作者: 浏览:

赫拉斯2010报告:新技术将使教育焕然新生

 

运用新技术,不仅是运用其工具理性,更要运用其价值理性。现实告诉我们,新技术已然成为我们转变教育的希望之源。

 

网络社会中,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使我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这种改变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细胞中。作为离不开人的教育活动自然也在这场技术带来的变革之列。我们始终期望我们的教育会因为新技术的引入,发生一些积极的转变;更期待新技术的引入能够使我们的教育活动重现焕然新生。赫拉斯2010报告(The 2010 Horizon Report:Museum Edition),正为我们传达着令人为之兴奋的信息。

在全球享有极高声誉的新媒体联盟(NMC),从2003年开始,在全球兴起了一股关注新技术发展,转变教育现状的讨论研究之风,并且以每年发布夺人眼球、令人震惊的赫拉斯报告,成为教育技术领域发展的风向标,被多个政府和研究机构作为研究、行动指南。

 

我们身边的技术——无限的教育遐想

经常会听到我们的教育者说,难以和现在的学生实现有效沟通和交流;担心学生整天沉迷于手机短信、网络世界;搞不懂学生对于网络游戏和社交平台的无限留恋。然而,当我们的教育者在困惑、担忧的同时,恰恰忽视了这些被我们视为洪水猛兽的新技术已经成为悄悄改变学生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力量。赫拉斯报告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从已经在商业、娱乐业以及日常生活层面中广泛得到运用的技术中,挑选将会对教、学以及创新需求方面产生深远影响的技术,强调的是技术与教、学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报告用实例呈现了目前在各国已经初步运用在教学实践中的技术进展和应用前景。

赫拉斯2010报告为我们呈现的一幅围绕发展学习者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力的精彩景象。唾手可得,随时随地,现实与虚拟的重叠,回归人类本真,这些都成为新技术的关键性特征。就让我们来领略我们身边的技术带给我们的无限教育遐想吧。

移动计算(Mobile Computing)、开放课程(Open Course)的技术将在不远的将来走进我们的教育世界。通俗一点理解,手机和全球顶级学校的课程资源将为我们的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当我们还在因为台式机、有线网络限制我们的教育脚步和教学空间而沮丧时,移动计算设备已为我们带来了福音。你能想象吗?你可以和全球所有的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老师们一起讨论教学,只要拥有一部带交流软件的智能手机。通过微博让所有的学生参与适时、在线讨论,最大限度实现资源共享。更有趣的是,移动设备解放了学习工具对学习者的限制,实现了无处不在的学习。目前,通过移动计算开展的化学教学,将只能用文字表达的化学实验准备步骤通过播客技术在学习者的手机上进行演示,确保化学实验的安全性。在历史教学方面,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爱丁堡人文学院开发了一个移动工具称之为时间漫步,就某一特定地点,进行不同历史阶段的叠加,从而在动态地图上演绎人文地理变迁状况。开放课程代表了一种无边界、无歧视,共分享的教育目标。

电子书(Electronic Books)、简单增强现实(Simple Augmented Reality)也将在未来两三年被广大教育者接受并运用在课堂教学实践当中。书籍是一种学习媒介,作为媒介,只有当它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要,才能发挥媒介的功能。电子书的出现,将更贴近读者自然的学习习惯。无论采取什么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获取知识,实现学习。简单增强现实技术是指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简单增强现实技术提供了在一般情况下,不同于人类可以感知的信息。它不仅展现了真实世界的信息,而且将虚拟的信息同时显示出来,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简单增强现实技术可以运用在古代建筑研究、历史、人类学、地理的学科教育中。例如,谷歌利用此项技术开发了天文学演示工具,用户可以使用安装了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达到太空观测效果。

基于动作的计算(Gesture-Based Computing)、可视化数据分析 (Visual Data Analysis)的技术则将在四五年之后成为教育领域的新秀。基于动作的计算技术,鉴于GBC计算的动力学本质,很有可能带来教育或者训练仿真的新类型。通过这一技术的所见、所感、所行,将与真实世界的感知如出一辙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目前正在研发一款七彩感应手套用于在计算机界面里感知这项技术。可视化数据分析可以将任意的数据进行图像化,甚至是呈现动态演化过程。例如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在讲述人体大脑中各组织的比例时,除了用传统的数字说明外,更可以采用直观、清晰的图像数据进行呈现。我们的教学已经从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蔓延了。

有学者提出,对于教育而言,如果技术是答案的话,那么,问题又是什么呢?显然,技术不是答案。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技术到底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什么?技术到底揭示了教育的什么?

 

聪明技术背后的教育意蕴

美国媒介理论家莱文森曾指出,教育的基本要素包括:信息交换,刺激创新思维、联想思维和复合思维,智力和情感的发展。每年的赫拉斯报告始终围绕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就是在近千项新技术中,选择与教、学、创新需求发展息息相关的六项技术入围报告。可想而知,报告中所列的这六项技术的巨大潜力和价值,一张图片胜过千言万语,有声音和色彩的电影应该有更强的表现力,视听媒介的延伸可以把任何课堂或客厅转变成一个万花筒似的世界。这是莱文森对视听媒介的理解。同样,当我们仔细阅读赫拉斯2010报告时,所列的六项技术中,没有任何一项技术是涉及教学内容的,更多的是在关注如何更好地实现信息交换,移动计算技术,开放课程,电子书正是在突破和超越传统的课程讲授方式和课程教育空间。只允许在特定的课堂时间里进行的教学,因为新技术的介入,摆脱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异地非同步学习允许参与者在整个授课期间参与讨论,并根据自身需要自由选择学习进度。简单增强现实、基于动作的计算,可视化数据分析的技术恰恰都是在为刺激创新思维、联想思维和复合思维。

有人担心新技术的引进是否会增加我们教师的负担,是否会对我们学生的学习形成负面影响;面对新技术,我们更多的是害怕、担忧、排斥。但是,是时候打消这些念头了。当全球都在关注技术为教育带来的希望和未来的时候,作为全球拥有最多教育人口的国家,应该对新技术有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才足以转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OECD2010的教育发展报告也在传达一个信号,未来的教育将越来越多地以非正式学习的形式实现,而非正式学习的本质就是在空前发展的新技术环境下的寓教于乐。

理解新技术,不仅是要理解技术本身,更要理解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蕴。运用新技术,不仅是运用其工具理性,更要运用其价值理性。现实告诉我们,新技术已然成为我们转变教育的希望之源。

 

 

赫拉斯2010报告基础教育版:改革新的学习、教育方式迫在眉睫

 

未来五年,六项新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实际运用前景已排出“时间表”。

 

2001年,马克·普伦斯基提出了数字原住民、数字移民的概念(Digital Natives, Digital Immigrants),他认为当下的年青一代已经永远不可能是我们原有的教育系统可以教的一代人了。究其原因,我们的中小学生,作为网络社会的公民,生活在一个技术空前发展的时代,技术对他们的生活形成了最直接和深远的影响。这一影响导致了学校教育功能的必然转变。由于信息交流技术(ICT)的广泛运用,学校的传统教育功能受到了挑战,坚持知识传授的同时,更重视以什么方式传授知识,分享知识;同时,创设符合学习主体自主学习的个性化情境也显得愈发重要。放眼全球,长期致力于研究新技术在教、学以及创新领域运用的新媒体联盟(NMC)也积极关注新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运用。在赫拉斯总报告的基础上,从2009年开始,新增赫拉斯报告(The 2010 Horizon ReportK-12 edition)基础教育版。可见,无论是技术领域还是教育领域,都已经开始密切关注技术带来的基础教育的变化。2010的报告开篇就谈到,学校必须适应当下学生的需要,为了年青一代的学习,探索新的学习、教育方式已经迫在眉睫。同其他赫拉斯报告一样,2010基础教育版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六项技术如何入选的过程。第二部分,以时间为单位,详细介绍将在2010~2015年间引领基础教育转变的六项技术。其中,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协作环境(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技术将在2010年甚至都不需要一年,被广泛运用;基于游戏的学习(Game-Based Learning)、手机(Mobiles)技术则在2012~2013年间进入主流;而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便携展示(Flexible Displays)技术将会在2014~2015年间,成为基础教育中的技术主导。分别从这六项技术在教学、学习以及创新力培养方面的价值,当前实践和运用前景进行说明。第三部分是本报告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该报告以其宏观、前瞻视野,第一时间洞察新技术在基础教育中的未来发展前景,主要指向新技术为基础教育突破性转变带来的契机和可能。

 

无处不在的分享和参与——新技术的灵魂

报告中指出,越来越多的教和学的活动发生在教室之外。

云计算技术,由于其无需为新设备追加投入,也能获得网络服务和网络工具;同时,又具备极强的兼容性,轻松接入各种外置设备,弥合了各技术间难以兼容的技术鸿沟,成为很多欧美中小学的技术新宠,赢得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喜爱。运用云计算技术,可以更有效、便捷地实现异地网络教学。运用云计算技术提供的强大网络资源平台,促使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分享网络学习资源。受美国自然科学基金(NSF)资助的iLab Central,正是利用云计算技术使全美各州高中生能够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西北大学的顶级实验室并亲身体验各种科学试验设备。其创立的宗旨是真实的实验室,真实的学习(Real Lab, Real Learning

协作环境的创设日益受到欧美教师的重视。协作环境技术连续两年(20092010)入选新技术之列,实属赫拉斯报告特例,由此可见该项技术的重要性。通过在线工具寻求合作使参与者能够实际感受到与其自身学习方式不同的他人学习体验。不同参与者所具有的视角、文化差异在协作环境中得以充分展现。在协作环境中,由于每一个参与者的行动和贡献,他们的创造力、团队合作的技能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实现和提升。在欧美中小学中,协作环境已经逐渐成为主流的教育空间。例如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幸福街道小学(Pleasant Street Primary School),就数学课程进行协作环境构建,通过运用Voicethread Ning 协作工具实现在线教学。

基于游戏的学习技术是基础教育必须正面回应的重要课题。NMC的众多研究者认为,研究和经验已经表明,游戏在多个学习情境中的运用效果是极为显著的,游戏可以使学习者获得其他方式和工具无法实现的体验。虽然,基于游戏的学习还需要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全被学校接受,但是基于游戏的学习却具有改变教育的巨大潜力。这种潜力就是开放式的、基于挑战的真实协作,在葡萄牙的波尔图市,高中生们就在非数学情境中进行数学学习。学生们以小组形式运用笔记本电脑设计实现他们各自的任务。通过设计与科学事件相关的任务,培养学生们解决问题、学科交叉的思维和能力

目前,手机技术已经可以接入世界任意角落的网络。虽然手机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但在学校中的运用还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限制来自于政策而不是手机技术能力本身。随时随地、轻巧便携、无所不能的强大功能成为手机技术进入教育领域的亮点。通过手机技术支持的微博工具,学生通过接收、发送微博消息,参与课堂讨论。同时,还可以将手机技术运用在个人评价系统中。通过教师提问,适时掌握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情况,从而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这些目标的实现正是通过我们频繁使用的手机短信(SMS)达成的。由于手机中的GPS功能,地理教学也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新加坡锦文高中,就运用手机技术开展高中地理的田野课程。学生到达指定地点后,根据具体学习任务,运用手机协作展开实验,记录笔记,综合、分析数据,最后通过手机上交他们的研究结果。

增强现实技术为发现学习(discovery-based learning)打开了一扇门。通过电脑技术,将虚拟的信息应用到真实世界,真实的环境和虚拟的物体实时地叠加到了同一个画面或空间同时存在。增强现实技术提供了在一般情况下,不同于人类可以感知的信息。它不仅展现了真实世界的信息,而且将虚拟的信息同时显示出来,两种信息相互补充、叠加。增强现实技术在提供强有力的、情境化的、偶然感受到的学习体验方面拥有巨大潜力。该项技术目前主要运用在历史、科学课程的教学中。欧盟资助的iTacitus 项目就是一个运用增强现实技术实现历史教学的典型案例。学习者可以就一个历史遗迹进行不同历史阶段的游览,通过层层叠加,了解该历史遗迹的历史变迁,从而激发学习者的探索兴趣。在亲身感受历史变迁的同时,学习者还可以就历史遗迹进行建筑风格的学习,不同历史阶段的建筑风格通过真实呈现技术,将抽象、静止的历史教学转变为具体的、动态演进式的、引人入胜的学习过程。

科幻电影总在为我们的孩子呈现着充满无限学习乐趣的学习工具和技术。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多次出现的便携、动态报纸也将真实地出现在我们的教学环境中。便携展示技术将带来教学呈现方式的革新。虽然此项技术尚未成熟,但其宽阔的运用前景已经初见端倪。由于该项技术可以使内容根据呈现需要进行任意卷曲,因此,在科学和机器人课程中将大有用武之地。

显然,六项新技术都充分体现了无处不在、随时随地的特性。超越课堂教学,教学纬度无限放大;突破教室的物理概念,积极创设虚拟教学环境;游戏即学习,让学习者享受新技术带来的学习快乐。

 

基础教育转变的必然——新技术的隐喻

报告向我们传达一个信号,技术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技术带给我们的,已经不仅仅是技术本身,它更是一种思考方式和交流习惯。教育恰恰离不开思考和交流,想要真正了解当下孩子们的想法仅依靠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显得极为被动了。

无论是协作环境技术还是手机技术,都是我们的孩子习惯、乐于接受的交流方式。教育即生活决定了网络社会中的教育必然与已经因技术发生转变的日常生活相联系。

在整个报告中,不断论述到新技术将频繁使用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诸如语言课、数学课、地理课、历史课、科学课。我们不得不问使用新技术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在课程教学中运用新技术的目的已经远远超越课程内容本身,更多的是培养学习者的多种能力,包括了创新、协作、贡献、分享,而这些能力将使学习者受益终身。

技术带给基础教育的不仅是挑战,更是机遇。真正理解技术的作用并充分运用技术,将使我们的教育者和学习者感受教育、学习过程中的无限快乐。

 

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规划:基于技术的因材施教

 

围绕技术具有的强大动力,从学习者的学、教师的教、学习的评估、基础设施、生产力方面,报告论述了技术为个性化学习和个性化教学带来的契机。

 

201035,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办公室发布了《改变美国教育:技术使学习更强大——(2010国家教育技术规划)(Transforming American Education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 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 2010)。本文将从基于教师的视角解读规划。

规划的开篇就提出,整个美国教育体制,每一个教育决策、法案,必须是由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来引导的。换言之,技术和网络带来的是我们日常生活的根本性改变,世界也因此变得与过去完全不一样了。全球间日益增强的相互依存性,决定了当代孩子们要学会共同应对难题。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情境无法回避,学生在校内、校外的学习经历已经严重失衡。与其在校外运用电脑、移动设备以及互联网建构他们自己有趣的学习体验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学校对学生使用技术始终怀有芥蒂。当我们期待我们的教育有所改变时,却又将技术拒之门外。只有当技术真正进入我们的教育体系,改变也才能够成为现实。更关键的是,规划认为,如果没有回答21世纪的学习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那么,美国教育体制改革就是一句空话。那么,就让我们好好看看该规划是如何理解学习的。

 

重新认识学习

首先,学习需要工具,更需要环境。在过去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将相同的知识传授给千差万别的学习者。而在技术支持的环境中,学习者可以在完成基本学习目标的前提下,灵活地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这种学习的灵活性体现在学习者参与的多个层面,学习者通过技术可以与教师、同伴、专家、家长进行交叉、并行的、随时随地的学习交流。学习者同时拥有信息管理、交流工具和知识构建工具。学习者可以参与多个学习社区,成为真正的学习中心。通过技术,可以实现学习需要个人化(Individualized)、学习材料个别化(Differentiated)、学习兴趣个性化(Personalized)的学习。因为技术的有效、深度融入,每个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特点制定独一无二的个性化学习计划。

美国各州都在中小学开展了小范围的试验项目,目的就是逐渐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观念。2009年夏天,纽约中国城的131中学率先试水,在数学课程上进行尝试。没有具体的任课教师,没有相应的教材,有的只是77种需要中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技能。学生们如何学呢?通过课前的学习评测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程度,由此制定符合每一个学生学习特点的学习计划。这项试验效果显著,教育局已经决定将此经验推广到3所中学,让5000名学生受益。

其次,针对不同的知识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在本报告中,利用了学习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通过对大脑学习机制的分析,将知识分为了事实性知识(Factual Knowledge)、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动机性知识(Motivational Knowledge)。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大脑中每一个部分具体的分工了,即学什么(Learning What)、怎么学(Learning How)、为何学(Learning Why)。学什么需要互动工具,技术可以带来呈现知识的多种媒体混合的形式,包括概念地图、数据演示,实现已有知识和全新思想的衔接。掌握程序知识,则需要支持系统随时提供学习帮助,同时还需要超越读写语言的媒体工具,例如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或是游戏系统中的基于动作的表达方式。没有动机和兴趣,学习就成为一种失去灵魂的行为。因此,学习一定要符合个性化兴趣。网络学习资源可以避免学习的枯燥和单一,更重要的是网络学习资源在正式和非正式学习之间架起一座桥,从此改变学生校内、校外学习失衡的状况。而游戏中的实时反馈更容易激励学生不断挑战学习难度。

学习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时随地,无处不在。技术是实现这一突破的关键。技术可以使学习者直接进入学习空间,建构他们的知识空间站;技术使学习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更令人高兴的是,技术营造了更多的机会使非正式学习有目的地融入正式学习;技术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有专家型教师指导的、有个性需求的非正式学习。当然,以小组形式进行的学习将会更有效。由学习者和教师共同建立的社会媒体内容,从博客到播客,虚拟世界中的各种表现形式都无形地丰富了学习。

 

建立最广泛的教师专业发展联盟

我们必须把21世纪的技术引入学习中,以一种意义深远的方式,来吸引、鼓舞、激励不同年龄段的学习者实现学习。

然而,当学习因为科学地使用技术,变得如此强大时,教育体制正接受着空前的挑战。这一挑战就是如何通过使用技术,创设学习经历,从而缩小学生日常生活以及面对未来的现实差距。为使学生实现终身学习,以及远远超越课堂和教室的学习,我们所教授的内容、教授的方式必须转变。教育已经到了必须转变的关键性时刻。技术又如何改变着教育呢?

该规划认为,今日之教育如同坐井观天,是极为孤立的。教师间的互动、交流少之又少。教师专业发展也不过是一个短期的、片段的学习机会,基本上没有机会把专业培训所学到的运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只是确保学生理解上课所教授的知识,并考出好成绩,仅此而已。显然,当学习者的学习已经因技术发生根本性转变时,教师也该认真反思如何改变教育了。

规划中提出了连接教育(Connected Teaching)的理念,目的就是要打破教师教学孤立、封闭的现状。掌握技术的教师将掌握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与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型相对应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连接教育模型。教师通过技术,获得了教学和自身专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包括数据、内容、专家库、在线课程、个人学习网络,与此同时,与学生、教师同行、家长、青少年发展工作者一起共建学习互动社区。可以试想,以连接教育为核心形成的是一张无边际的知识学习网络。网络社会中,需要我们的教师不仅会教,更要会学,因为更充分地学是为了更好地教。

连接教育为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无限机遇。目前,在科学、历史以及其他科目的教学中,可以从网络获取仿真和模型,包括可以深度沉浸的虚拟和增强现实的环境。在这些环境中,激励学生探索,并使学习变得更有意义。作为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兴趣以及相关的学习资源,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规划学习过程,获得丰富的学习经历。

通过技术建立的社交网络,根本是为了实现最大范围的、最佳的社区成员的情感交流。最成功的教师是懂得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激发创造力和自我表达的。技术恰恰在这一方面可以大显身手。

通过在线社区,建立无国界、最广泛的教师学习、专业发展联盟。网络时代的学习决定了教师已经不能再单打独斗了。对网络技术视而不见,只会将教师逼入绝境。试想一下,通过在线学习社区,教师不仅可以和同行交流,更能获得世界一流专家的建议,同时还能倾听学校间的、博物馆的、社区中心的以及一切与学生学习相关的参与者的声音,从此,教师的教育视野无限扩大,理解学生、理解学习不再是一句空话。

The Math Forum正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学习社区。数学论坛的总部设在美国德雷塞尔大学的教育学院。该论坛每个月的访问量是200万到300万。对于教师而言,该社区提供了强大的教学资源,包括数学工具、可查询的社区图书馆、互动课程。教师可以咨询图书管理员获取最新的数学教育的研究文章,同时还可以和社区中的教师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家长可以获悉有关数学夏令营的最新进展。学生则可以和数学博士轻松互动。其实,数学博士正是一个集合了200~300个训练有素的真人数学专家的虚拟专家型智能教学系统。这些都已经不是幻想,我们的教师,是时候转变我们的教育了。

教师应该更多地进入基于技术的教学内容、资源以及工具,因为这些都将是网络时代的教学必需。教师应该更多地参与网络学习社区,体验学生的学习感受,实现真正的三人行。技术为教师打开学生心门提供了最好的条件,技术为教师制定基于学生特点的个性化教学方案搭建了桥梁,技术已经成为实现因材施教的根本手段。实现每一个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已经不是梦想!  

  (作者单位系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上一篇:无
下一篇: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