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陈出新育英才 ——南宁三中教育教学改革记

录入: 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奚振海 浏览:

 

本报记者 奚振海 

  日前公布的2017年广西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中,南宁三中斩获颇丰,校长黄河清主持的《“精准帮扶”贫困地区高中提升教学质量的创新实践》成为9个特等奖之一,另有3个项目获得一等奖。

    精准帮扶 助弱成强

  “从2008年开始,我们就开始探索如何对贫困地区的高中教学精准帮扶了。”黄河清说,他在帮扶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老师上课随意,导致帮扶效果不好。

  能不能摸索出一套教学模式,让教学帮扶也“有法可依”?借助他总结的“问题导学”教学法,该校制定了“帮扶贫困地区高中提升教学质量实施方案”。10年来,该校派出上千人(次)到河池、百色、崇左等地26个县的50多所贫困学校支教,帮扶模式也日益多样化,除了下去讲学、上示范课,还与12所贫困地区高中建立帮扶合作体,开展区域性交流学习,开展网上帮扶,接受当地老师到三中跟班学习。

  精准帮扶见效了:多年没出过一本考生的薄弱学校,通过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有近10人考上了清华、北大,1名学生语文作文考了满分……2017年的调查发现,80%的被帮扶学校有了进步。

  学情分析 因人施教

  三中的教学质量有口皆碑,该校韦屏山老师主持的《基于“LCCTT”学情分析评价系统的高中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是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2008年起,韦老师成立了学情研究项目组,对学情进行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探索并逐步在学力、课堂、班情、考题、考情五个维度进行深入研究,形成“LCCTT”学情分析评价系统,并据此进行精准化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选好教学起点、教学重点,有针对性的课堂提问、个性化的补偿教学、个性化的课后作业、针对性的命题测试等,有力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为解决学困生的困扰,项目组分析其自我效能特征、学习策略特征、成绩走势特征、典型错题特征后,刻画出了“学困生群像”,并在实践中总结出培养策略:侧重成长性学科;不同阶段的辅导侧重不同学科;放慢节奏,突破重点;有效训练策略;长信心、转方法、补知识、提认识、抓规范等,取得很好的效果。

  精心设计 教精学透

  “老师上课精彩,学生考试挂彩”“上课听得懂,课后解题难”,“教”与“学”的矛盾,总令师生苦恼。有啥办法解决这一难题?该校廖克杰老师提出了构建教学环的教学方法,即通过翻转课堂的设计,落实好课堂主体和主导的角色定位,而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划分,由传统教学的聚焦课堂、追求课堂“精彩”,转到关注教学的各环节。

  廖老师的“教学环”设计,首先是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其次针对不同内容,提炼出了不同的“任务导读”提纲。同时针对不同课型,提出相应的课堂学习教学模式,并探索出“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教学策略”,丰富了国内在实践层面的研究。

  在德育上,三中同样注重推陈出新。该校贾应锋老师主持的“实践型”德育课程项目积极探索德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并逐步构建了富有特色的“实践-体验-引导-升华”德育课程新体系。

  其主要做法是,德育工作不再空泛地讲大道理,而是通过创设具体的道德教育情境,激发学生探索道德认知的积极性,主动去进行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体验并进行道德实践。如定期开展的“美食一条街”活动,以真实的市场交易情境设计让学生充分参与,通过不同的“岗位”和“角色”扮演来体验生活,使学生了解经济活动规律,对金钱观、诚信交易等都有了深刻体验,从而获得正确而全面的道德认识并牢固内化。

 


奋斗新时代   展现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