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2月生,广西南宁人,1949—1955就读于南宁女师、南宁中学(现南宁三中)。1955—1956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留苏预备部;1956—1962年从莫斯科动力学院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毕业。1962年回国,在核工业反应堆设计研究所从事核反应堆控制保护系统设计、设备制造、现场工地安装测试、核设施安全评审等工作,直到退休。
主要贡献:
1962年于莫斯科动力学院毕业回国后,服从组织分配,终身从事核反应堆工程的设计研究工作。主要是核反应堆控制保护系统的设计、设备制造、现场安装调试、核安全评审、资料翻译准备等。
1、 参加了801工程、821工程、816工程等工程的反应堆保护系统,功率调节系统,手动控制系统等研究、试验、设备制造,现场安装测试等工作。以上前两个工程是我国“两弹一星”中“两弹”的物质基础。
2、 参与翻译了若干国外核安全观测以及大亚湾核电站反应堆控制仪表资料等。
3、 参与大亚湾核电站安全分析报告的评审,泰山核电站追溯性安全评审。49—3研究堆和核设施安全分析报告的评审。
4、 完成了若干非核民用项目的控制仪表设计工作。
5、 在核安全评审中,获国家核安全局颁发的四等奖,获核工业部1985年颁发的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