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尤思范仲淹

录入: 来源: 作者: 浏览:

盛世尤思范仲淹

覃树楠

当今的中国,政通人和,国力日趋强盛,正是国人同心协力,奋发图强的结果。但每每浏览时事政治,总是心有戚戚焉。

请看一个事实:目前,尚有超过名中国外逃贪官在国外自由主义的天空下接受荫护。从年的年中,这些贪官携资金外逃数额累计达.亿美元,平均每年外逃.亿美元,这是怎能样的一笔数目啊?那么,—年这年呢?网上没有记载,笔者也不敢妄测。

外逃的这些钱都是全国人民的血汗钱啊!人民给了这些官员的权力,而这些官员却用手中的权力,大肆搜括金钱,最后逃之夭夭。

最近学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对文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感触颇深。

“国难当念岳武穆,盛世尤思范仲淹。”我不禁想起了先贤的这句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高度概括。他每到一地做官,兴修水利,培养人才,保土安民,政绩斐然,真正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而在生活上,他治家严谨,十分俭朴,平时居家不吃两样荤菜,妻子儿女的衣食只求温饱,一直到晚年,都没建造一座像样的宅第,在死后入殓时,连件新衣服都没有。然而他喜欢将自己的钱财送给别人,待人亲热敦厚,乐于替人家办好事。即使是乡野和街巷的平民百姓,也都能叫出他的名字。在他离任时,百姓常常拦住传旨使臣的路,要求朝廷让范仲淹继续留任。

天下之事,似桑田变幻,如大地沉浮。国家的富强与贫穷,民族的繁荣与落后,对此世人的态度也许不尽一样,但为“贫穷”和“落后”而忧,为“富强”和“繁荣”而乐,都是人之常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极有见地,此言就贵在“先忧而后乐”。

大概世间总是“忧”与“乐”交织着。自古以来,为天下事先忧后乐的不乏其人:战国的屈原,为国振兴,“虽九死而犹未悔”,最终忧死于汨罗江;宋朝的岳飞,“三尺龙泉走天下”,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驰骋沙场,屡建奇功;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不为乌纱帽落地而愁,却为鸦片输入、白银外流的国难而忧,镇守虎门,誓死禁烟。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被千古传颂。他们堪称中华民族的脊梁。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就先天下之忧而忧,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疾呼,身无分文,心忧天下。周恩来东渡日本,寻求救国的道路……在旧中国,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国难而忧,然而仅是“忧”并不能救国,只有“忧”之余猛然奋起,才有希望。请看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点燃星星之火,燃遍整个中华,给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那无数的觉醒者追随他们南征北战,死了,“处处青山埋忠骨”;活着,“敢教日月换新天”!解放后,这些“先忧者”并不因自己先忧而要先乐。他们不求高官与厚禄,却处处体恤国难和民艰。这种品格不下正是集中体现了革命者先忧后乐的精神吗?

但是,也有这么一些官员,在当今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他们做官的目的不是为国为民,而是为了满足私欲,狮子大开口,疯狂地吞噬着人民的血汗钱。吞噬够了,然后一飞国外“享清福”去了。请看下面一组各省官员外逃的数据:

广东省:失踪790名、外逃1240名,自杀死亡74名;河南省:失踪512名、外逃854名,自杀死亡145名;福建省:失踪414名、外逃586名,自杀死亡72名;辽宁省:失踪318名、外逃403名,自杀死亡112名;江苏省:失踪316名、外逃227名,自杀死亡42名……(据《世界经纪人》统计)
    这难道还不让人触目惊心吗?
    早在几百年前的范仲淹,做官为国为民,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国的革命先驱者,为了革命的成功,不惜抛头颅,洒热血,革命成功后他们并不居功自傲,而是再接再厉,大有“先忧后乐”的风范。
    祖国的强盛,需要无数仁人志士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人民公仆”们都要像范仲淹和革命前辈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