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改变自己(2)——把自己变成一名研究者

录入: 来源: 作者: 浏览:

一名教师,能得到学生的崇敬、热爱是最幸福的事情,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是我们仔细想一想,学生为什么会喜欢你?学生凭什么喜欢你?在今天这样一个开放的时代里面,学生接受信息的来源非常多,思维活跃,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我们怎样才能给学生的发展提供让他觉得是非常受益的东西,这很值得思考。我曾经在一次教师论坛上回答过这样一个问题:“你心目中理想的课堂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我说:“我崇尚的课堂是:如果学生不听你的课,他觉得是一种很大的损失;学生听了你的课,他觉得是一种很大的享受,那么这样的课堂一定是最理想的课堂。”怎样让我们的课堂成为理想的课堂,我们要思考、探索、实践。

我给大家提的第二条建议就是——把自己变成一名研究者。

一、研究学生

我们先看这样一个事实:一名教师要上两、三个班甚至更多班级的课,面对上百名学生,仅靠课堂上分钟的教学,无论如何你是无法做到真正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特点、思维状况、他学习上的困难等问题的。事实上,在教学一线中,很多老师只是凭着自己的一份感觉、一份“经验”来决定自己的教法,而这些“经验”并不是通过调查、统计、分析等“实证”的方法得到的信度不高缺乏科学的含量。当我们缺乏对学生的深入了解,我们的课堂教学能有怎样的针对性?

因此我们需要改变。我在教学中长期坚持做好几件事:

一是做好学生学情分析表。

学情分析表,能够对学生的学习特点、优势所在、突出问题进行全面的记录,从而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全面的分析,为教学提供参考。以下是我对学生解题情况分析的一个记录:

 

学生数学学习情况分析表

                                     姓名  ※   ※    号数  9

内容

分数

错题

问题及原因

选择题,

、反函数与对称问题、充要条件问题、不会特值估算、抛物线定义问题、二项式各项特征的表示方法不熟练、读题能力问题,看不懂题意(不能有效实现数学语言的转换)、代数推理训练不够,不会将问题特殊化进行处理,数列递推能力不强。解题速度不够

填空题,

解答题,

选择题,,

、复数基本运算问题、如何赋值求二项展开式系数问题、新定义题型问题、不等式与曲线交汇点中的数形结合问题、双曲线基本量的转换问题

、向量运算不熟练,解几方程组不知如何讨论、基本应用题的列式、求解问题、递推数列如何求通项、前项和的问题,复杂的运算无法进行

填空题,

解答题()()

选择题,

、正态分布概念问题、基本不等式的运用、等比数列基本量的求法、新定义问题的理解问题、空间想象能力弱、平移不熟练、导数的基本运用、方程实根的分布、传统应用题的列式、求解、求轨迹和基本运算的问题、求数列通项、求极限基本方法问题

填空题,,

解答题()(、)()(,)

选择题,,

、三角函数值域问题、对新定义题型的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和运用、利用特殊值解向量问题、化球问题为正四面体问题、无棱二面角的计算、递推数列的求通项与求和问题、导数运用与代数推理

填空题

解答题()()

优势:基础扎实、全面,解题思路清晰

主要问题:知识迁移较慢   解题速度不够  

1、对基础知识特别是基本方法要做到“熟能生巧”,要做到真正理解方法的实质,从而做到对大多数问题是方法迁移而不是重新去探索方法,客观题的失误率要控制在2题以内,可以用一个小时时间,保证成功率;

2、以三角函数、概率统计、函数性质(导数运用)、立体几何、解几运算题为重点,力争在这几大题上拿满分;

有了这样的分析,对学生的指导就会心中有底,有的放矢。

是做好学生训练题“资料库”。

教学要求有一个难度控制的问题,我们倡导让学生在学习上“跳一跳,摘得到”,你就必须研究哪些问题适合什么程度的学生。比如:哪些问题是全班一半同学做错的题目?哪些问题是全班五分之四以上同学做错的题目?教师要做好记录、分析。其实要做到这点并不难,只要每次作业、考试后你对错题作个统计,并把这些题目分门别类作好整理、归档就行了。只要你坚持积累,不用多久,你就能够形成对学生有很强针对性的、个性化的“资料库”。有了这些“实证”研究的成果作保障,你的教学就能做到“胸有成竹”,教学质量就一定比那些没有研究的老师高得多,也更受学生欢迎。

三是做好课堂观察。

有效的课堂观察是教师宏观了解学生状况的手段之一,但这需要教师有明确的观察视角,有清晰的观察目标。很多有经验的教师都把课堂观察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任务来完成。比如: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观察,你可以注意他的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回答问题的速度和准确性,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否跟上教师的思路,完成作业是否有困难,等等;而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中发言的次数、学习的速度、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听课的专注程度等来判断其态度是否积极,注意力是否集中等等。当你将观察到的这些现象集中起来加以分析,就会对每个学生了解得更深入。

四是进行一定的实验分析。

怎样对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品质进行测量,教育心理学有了很多研究成果,只要我们努力去学习、实践,我们就可以掌握更多的研究学生的方法。

例如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可契创造的“画树测验”就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测量方法。其做法是:请被测试者在纸上画一棵树,不用考虑绘画技巧、树种和构图等各种因素,只要求画一棵心目中的树。如有必要,在完成后请被测试者介绍自己的画。然后按照卡尔可契提出的理论对被测试者画的树进行分析,以此发现被测试者的人格特征。
例:学生图画分析

分析:①不同的果实结在同一棵树上,表明有较多的欲望和目标,但在欲望冲突时难以选择;②树干被虫咬,琢木鸟正在医治。

判断:该生基础不太好,对自己有很多期望但潜意识又怀疑自己能否达成,不能坚定信念、刻苦执着、克服困难。

指导策略:教师要不断鼓励,并创造属于他的机会,让他感受到成功的过程,坚定信心。

只要坚持做用“实证”的方法去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你就能更好的“因材施教”,就能给学生良好的建议、具体的要求、精心的指导,你的教学工作就会更出色。

二、研究教学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拥有的最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资源就是我们的教学感悟了。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为什么效果总与我们的期望相去甚远?自己感觉讲得很好的课,为什么课后学生仍百思不解?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分析、研究,找出原因所在,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就能提高我们思辨的能力,促进我们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研究教学我十分倡导做微型案例研究,就是:对你身边熟悉的教育现象进行研究,把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取得成效的过程记录下来,加以提炼、总结,这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最有启发性。

有一次,学生问了我一道数学题,我认真为他作了解答。可是第二天,他又拿这道题来问我,我觉得很奇怪。他说,老师,我想请你看看我原来这样想为什么解不出来?结果我发现他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了,而且在转化的过程中出了差错。我指出他的问题后他恍然大悟,高高兴兴地回去了。这件事给我很大震动,在思考中我发现,第一次学生问我问题时,我忽略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原有思路,而是不假思索地把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盘托出,我的答“疑”并没有帮助他解决他遇到的障碍,反而成为一种新的“灌输”,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由此,我以教育心理学和数学教育学的原理为指导,分析了这种教育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写下了“教师‘释疑’要与学生认知基础相协调”的教学感悟,成为了我今后指导学生的一条重要法宝。

研究教学并不神秘。要上好一堂课,首先就要有一个教学设计,那么这个设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就是研究的重要内容。当这节课上下来后,发现很多预想的教学目标都没有达到,自认为是“亮点”的地方效果并不好,这时,就可以研究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思考改进的方法,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教学研究。当你注重把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上升到教育教学理论层面上去思考,你对教学的理解就会提升一个层次,你就会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你的教学就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欢迎。

三、研究他人的经验

人们常说“一个苹果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但一种思想交换一种思想就收获了两种思想”,这是对学习、借鉴他人经验必要性的最好诠释。每个人对教学的思考和感悟都是有区别的,认真思考他人的真知灼见,吸收他人闪光的思想和先进的做法,内化为自己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去体会、发展,这是提升自己的重要渠道,所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正是我们缩短与理想教师距离的有效途径。

我很喜欢去研究、学习学者们的经验、成果,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每次读象张奠宙、郑毓信等教授的文章,我就会对中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发展有深一步的认识;而读罗增儒教授的解题研究,就会让我对如何引领学生学习解题得到很深的启发;在中学教学一线,也有着一大批勤于思考、成果显著的教育改革与探索者,他们总结出了很多有效、实用的经验,在操作层面上能给我们很多具体的帮助。只要用心研究,不断实践,我们是能够将这些优秀的经验为我所用并有所发展、有所创新的。特别是,对我国传统教学中优秀的经验和做法,只要认真去领悟它的实质,继承和发展它的内涵,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少走弯路,提高效益。

不仅对名家名师的经验要认真学习,对身边优秀教师的经验更要留心观察,虚心学习。我所在的南宁三中,是广西著名的示范性高中,拥有一大批优秀教师,这些老师对课堂教学理解的深刻性、教学的大容量、变式研究、灵活多变的教学风格、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招数”等等,都各具鲜明的特色。对于这些,我在教学随笔中都留下了浓重的记录。同时,我还把其他兄弟学校的优秀教师教学上的长处,当作自己丰富的学习资源。我觉得,只要你拥有这种意识,你就会细心观察、认真总结你周围每一个人的特点,努力学习他们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你就会迅速成长。

研究,让我厚实了专业基础,丰富了教学经验,开阔了看问题的视野,也不断充实和完善了自身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受益颇丰。